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生活走着走着就变得十分疲惫,身心俱乏而又停不下来的去自我消耗;产品或项目做着做着就变得十分繁杂,眼前如同一团乱麻却又无法自拔。

或许你该试着让这一切变得更轻量化了……


情绪管理的轻量化

我曾经患上过焦虑症,这种精神疾病使我痛苦万分。其症状在我身上表现为 头痛发懵,身体如麻,心慌气短,反复内耗,一度感觉被扼住了脖子无法呼吸。后来我学到了一个词汇很好的去描述这种感觉:「濒死感」。很庆幸我战胜了这场疾病,它也使我变得更加随心。用一幅抽象的图像表示我在疾病前后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话大概就是



图片的确挺抽象的。不过也能看出来我整个人进行了由「繁重复杂」到 「轻」 的转变。

如果让我概括我是如何战胜这场疾病的话那便是「扔掉一切」。更详细的讲就是将自己进行一个意识分层,尽可能使自己以宏观视角去看待当下发生的事情。

固然出现了这么个「假、大、空」的概念,或许使你无法直接理解它,不过你可以先试着想想自己的过去,一些更遥远的过去,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变成了一个「点」出现在你的回忆中。你想不起具体发生了什么,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不安和惶恐,你只会模糊的记起一些似是而非的记忆。即便曾经存在过多么让你感到多么矛盾的事情,现在在你的回忆中也会得到「自洽」。此时我想你可以站在更为宏观的山顶去看眼前了。

当你站在山顶时,你会发现这么些令你感觉痛苦的杂事都拥有的一个公共部分便是你自己陷进去了的“肉身”,它会使你在这片泥潭之中越陷越深,不断挣扎,却又无可奈何。你所萌发的一切使你痛苦的想法其实都是因为你此刻陷进去了。甚至如果你陷的更深的话,这条似乎可以救赎你的想法也会裹挟着使你痛苦的源而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接着你可以去进行自我对话,以一个跳出负循环思维的灵魂的视角再去审视这些事情,也就会发现,啥也不是!确实!啥也不是,所以请你就不再复盘,向前去看

再接下来你就可以扔掉这些「啥也不是」的事情,做一些令你感到Relax的活动进而继续你的美好生活啦!



学习的轻量化

几个月前由于琐事繁忙,少数派首页推送的文章我一篇都没有去看,硬生生攒了两个多月,划屏都划不到底的那种。期间看到公众号推送有十分感兴趣的文章我也都忍住没看,怕破坏了时间线。后来有空闲时间了,两个多月的文章没几天就看完了。但看完后在我内心给出的反馈是:不舒服和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因为我把看完少数派首页的文章设为了我的一项KPI,为了完成这项KPI我急急忙忙的翻呀翻,很多好文都没仔细去瞧。把本来提升自我的学习又带些享受的时光规划成了浏览大量信息流的存在。最终收获甚至不如只看几篇但看仔细来得多。

谨记生活中「NO KPI」。

前一段很是火热的「卡片写作」也正是轻量化学习的一种践行模式,相较于一上去就让你写一篇长文那样令人感到恐怖的事情,使用卡片写作会减少很多在写文章时的心理负担。它会让你感到你的小目标是可及的,进而使你收获一篇长文。

之前传统教育中有一个观点“如果你用你休息的时间、娱乐的时间去学习,你就会很有收获。”其实这个观点的发布者是很没有水平的。一个人去休息,是因为没有了精力,低精力下能够去休闲娱乐并不代表低精力下就能够去学习。精力不同的时间段可利用的价值并不同


信息处理的轻量化

如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法逃离信息的滚滚巨浪。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信息已经不只是那个能够给人提供帮助的工具了,还是导致人们产生焦虑的祸端。所以对于信息的轻量化处理显得格外重要。在这里我提供几种关于信息处理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 筛选信息输入源,在优质的信息社群中获取信息。
  • 分辨事实和观点的差别。
  • 不认真的略看某些明显低素质观点,不进行信息处理。
  • 使用不同方式去验证观点。
  • 不匆忙的去站队。
  • 接受生活和信息的无序性。

一套轻量化的信息处理流程可以优化你的信息流和提高个人知识涵养。


工作的轻量化

在乱七八糟的工作中不一定就开不出花来。例如某一项工作,需要前期市场调研和后期数据规整两部分。如果是我完成这项工作,我就会有那么一种感觉:只完成前一部分感觉挺轻松,只完成后一部分也感觉挺轻松的,但这两部分在一项工作中同时完成,就感觉充满了困难。当你的老板丢给你一项工作时,他并不会帮你拆解怎么去做,固然只能你进行人为分步。虽然多了停下来分步这样一个流程,但在分步后繁琐的工作似乎也就简单了下来。

在面对多线程任务时,我们也需要一个温水浸泡的过程。由简入难,使其先变得顺手,后面的工作也就容易了起来。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生产者本身>产物。或许你此刻有了一个Big idea,但你更应该看重你自己产生这个idea的方式,而非过分的环绕在这个Big idea的得失上从而导致止步不前。这也是在关注你自己本身。


产品设计的轻量化

近些年市面上各种产品乱象横生的现象大家有目共睹。而轻量化在产品设计的考量上的占比本应是一大部分。

产品设计的轻量化直白来讲就是「替用户做决定」。当然这一做法是在拥有一个富有专业素养的产品经理的前提下。

在交互设计上的轻量化体现在体验中。产品的导航功能应尽可能减少步骤,交互和反馈则应以优雅为先。

在界面设计上的轻量化体现在元素中。用户界面的元素首先应遵循尽可能少的原则,元素在界面上不应该只是“陈列”,而应经过设计排版。追求美观和“空”,简化UI。

业界标杆苹果的各类产品几乎都很好的践行了「轻」这一准则。体验上轻的感觉能够极大程度提高用户的体验,虽然一般的用户也许并不在意这一点。除了锤子科技外,同行中却没有人care这么重要的一个方面,再说什么追赶苹果也无非是荒谬可笑。

一个场景:日常坐在桌子前,享受着桌上的无线桌面方案。鼠标键盘无线连接并永远充满活力。显示器巧妙地藏匿了线路,只需一根线,插上显示器就可以享受广袤大屏,拔下装进背包就可以出门办公。手机向桌面随手一放就能够无线充电,丝毫没有电量焦虑。右手端起杯子,轻抿一口香醇的咖啡,惬意无比。

这便是 「轻」。